社区食堂、家庭医生、适老改造…… “幸福养老在龙翔”不只是一句口号

一日三餐都能在社区食堂解决,遇有特殊需求,还能送餐到家;健康诊疗有家庭医生操心,社区内的适老化改造处处可见……“幸福养老在龙翔”不只是一句口号,还体现在每一位老人的切身感受中。

今年以来,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聚焦改革创新和服务升级,努力实现“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养老市场可选择”,五华区龙翔街道依托多个平台及社会组织,逐步打造出具有“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新格局。

社区组织老年居民参加各种活动 供图

社区组织老年居民参加各种活动 供图

社区组织老年居民参加各种活动 供图

健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张阿姨,在家吗?我来给您做身体检查了。”

“这几天我的血糖有些不稳定,有点担心呢。快来给我查查。”

每周,龙翔街道社工站的社工都会带领医护人员义务为老人们检查身体,或是提供医疗帮助。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的身体是晚年幸福生活的保障。在龙翔街道茭菱社区、西园北路社区,家庭医生和老年人签约,定期提供生活指导和健康状况评估等健康管理服务。除了上门服务外,社区还联合专业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健康监测、养生理疗等服务。

“小区里有多少空巢老人、失能老人?他们有哪些特别需求?”带着这些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们建立了基本资料库,通过电话访问、上门慰问等方式,深度了解老人们身体状况、居住现状、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需求,一对一地帮老人排忧解难。

今年5月,80岁的刘女士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她所在的龙翔街道茭菱社区。她是一位患有心脏病的独居老人,今年年初,龙翔街道 “爱心助老”服务到她家,社区工作人员为刘女士建立了健康档案,让她感受到了来自“家”的温暖,感动之余,她写了那封感谢信。

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今年来,不少体验过社区健康服务,感受到温暖的长者都通过送感谢信、送锦旗等方式,对龙翔街道各社区表示感谢。

据介绍,龙翔街道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精神慰藉、紧急救援、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关系调适、社会融入、医疗卫生、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社区也会安排志愿者上门帮忙解决难题,以亲情式的陪伴,为老人的晚年生活点亮一盏暖光灯。

家门口的食堂,托底一日三餐

80岁的袁女士也是茭菱社区的独居老人。老伴去世后,她觉得一个人做饭太麻烦,于是成了茭菱社区爱心食堂的一名常客。

提及社区爱心食堂,包括袁女士在内的不少老人都赞不绝口。“在餐厅花6元钱就能吃上一顿热乎可口的饭,午饭品种丰富,饭菜也都很适合老年人清淡的口味。”今年开业的茭菱社区爱心食堂从开业至今,一直坚持按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配制营养餐,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退役军人、残疾人、低保人员、低收入人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等提供优惠价格的餐食。

昆明市开展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以来,龙翔街道对标“排头兵”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陆续在茭菱社区、红菱社区等老年居民较多的小区开设爱心食堂。这些食堂温暖了一批“留守老人”的心,让他们安享幸福的晚年。同时,为了实现长效运营,在龙翔街道菱角塘社区、茭菱社区还活跃着“老姐妹帮帮团”“送餐小分队”,遇到特殊天气等老人出行不便的情况,为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敲门问一声,心中才有数

“李阿姨,在家吗?今天降温啦,给您送些蔬菜来。”在西园北路社区,网格员小刘忙完社区的巡逻普查后,走访了辖区几位老年居民,把刚买的蔬菜送到老人家中,又帮忙打扫家中的卫生。“您最近身体怎么样,血压控制得还不错吧?”小刘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和老人聊天。

其实,上门帮老人打扫卫生、义务为老人理发等志愿服务,都是龙翔街道推出的“居家医养”党建服务品牌中的内容。针对辖区老年人较多的情况,社区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爱心人士、社会组织,前往独居、空巢、失能、重残等特殊老人家中,帮助打扫卫生,并联合相关部门帮助老人检查家中的用水、用电、用气等设施,排除安全隐患,在解决老人生活难题的同时,给予精神上的关怀。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在龙翔街道的7个社区,除了有社工陪伴外,还有网格长对每位高龄老人的“细化管理”。居住在凤翥社区的王女士退休不久,就到社区报到,当了一名网格员。“我在社区生活的时间比较长,社区的工作者们在我眼里就像是孩子一样,趁着还有精力我觉得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每个人都尽我所能给社区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社区才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是王女士加入网格员行列的初衷。

据介绍,龙翔街道成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社工中心户”五级党组织体系,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网格,将党建、助老服务、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全方位下沉网格,形成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治理网格体系;整合“双报到”在职党员、社工、公共单位志愿者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切实为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务。

能学习知识,更参与治理!人老了,人生还有多少种可能?

在龙翔街道的常住居民中,老年人占比达20%。如何让老年人在人生晚年的舞台上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直在努力探索。

今年以来,龙翔街道积极探索“党建+旅居医康养”产业模式,统筹优势资源,搭建党群“连心桥”,致力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切实满足居民多元化养老需求,破解养老难题,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老有所安”。

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给龙翔街道带来了思考。“我们用对待自己父母的心态,来思考如何给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龙翔,从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到社区专干,都秉持着这个理念来做民意调查,推进项目。

手机班、反诈骗培训、民族长街宴、书画协会、舞蹈团……说起“自家”的社团,龙翔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一口气列举了不少。各个社团都是社区里的老人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发组织成立的,每逢街道重要活动,各团队都会一展风采。

午饭过后,在人民西路社区、西园北路社区和西站社区活动室、小区广场上,舞蹈团的成员们都在欢聚在一起,练练舞、聊聊天,“出于对舞蹈的热爱,社区打造各种平台,让我们聚在了一起,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太快乐了!”

当前,养老已成为显性的民生问题,也是每个家庭终将面临的重要问题,既关系着“小家”的和谐,也关系着社会“大家”的活力。龙翔街道将“让更多老人拥有高品质养老选择”而积极尝试,正如老年人探索人生晚年的种种可能。

本站转载文章和图片出于传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权异议,请在3个月内与本站联系删除或协商处理。凡署名"云南房网"的文章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爆料、授权:news@ynhouse.com。

相关资讯

猜您喜欢

参与讨论

登录 注册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