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促发展 奋力保收官

云铝股份阳宗海片区。供图

高新区持续擦亮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品牌。记者郭曼摄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将在12月全面建成开园。供图

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记者李海曦摄

五华产业园区持续优化园区环境。供图

11月16日,昆明市2023年“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第三次重点工作推进会暨全市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招商引资和工业投资工作开展情况和大竞赛活动开展情况。从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板块来看,经开区、阳宗海风景区和高新区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从产业园区板块来看,云南安宁产业园区位居榜首,云南五华产业园区、云南七甸产业园区位列第二、第三。本期《开发区周刊》重点聚焦上述园区,看他们如何坚持实干优先,充分发挥经济主战场作用,更好支撑昆明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打造创新开放新高地

三季度,在昆明市“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考评中,经开区排名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区(经济合作)区板块第一。

今年下半年,经开区紧紧抓住中老铁路“黄金线路”建设、沪滇产业协作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签约一批项目,包括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0强项目1个,涉及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领域。同时,依托沪滇产业协作示范项目——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吸引了一批上海企业的关注。据悉,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将在12月全面建成开园,首批预计有30家沪滇优质企业入驻。

经开区以自贸制度创新为引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截至9月底,经开区经营主体总量再创新高,突破8万户,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其中企业有4.78万户,占比达59%。

“聚焦主责主业,抢抓重大机遇,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打造创新开放新高地、产业发展新高地。”紧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在积极谋划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项目二期,将高标准建设昆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持续深化沪滇协作,推动云南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经开区打好“自贸”牌,继续强化制度创新引领作用,围绕国家南向开放战略,依托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结合企业诉求和市场需求,做好新一轮深化改革方案实施工作,突出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制度创新部副部长董佳介绍:“我们将着力围绕‘中老铁路+RCEP’发展机遇,打造RCEP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中老铁路国内外货源集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等核心问题,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再形成一批具有沿边、跨境特色的原创性、系统性集成案例,为云南省创新开放试出好经验。”

在营商环境方面,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将持续深化商事主体登记制度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各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实现“极简”审批、“极准”监管、“极速”办理,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一心一意谋事业的优质发展环境。

记者吴洁报道

阳宗海“项目为王”拼发展

进入下半年,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实字当先、干字为要”,切实在“实”和“干”“拼”和“赛”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挖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在三季度大竞赛各赛道上赛出了新成绩,跑出了加速度,总成绩上升至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板块第二;在“实力春城”“绿美春城”“温馨春城”等其他赛道上也有亮点,规上工业增加值排名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开发区板块第一。

“阳宗海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必须拿出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必须解放思想、勇闯新路。”年初,阳宗海党工委、管委会就明确了思路和方向,全区上下要突出“项目为王”的理念,按照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原则,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培育、包装、推进和服务。今年,阳宗海确定了80个重点项目挂图作战。

“不是在项目上,就是在去项目的路上。”在冲刺全年目标阶段,阳宗海领导班子带头,坚持“一线工作法”,到项目现场去。阳宗海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阳宗海党工委、管委会的要求,为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各部门走出办公室、走进园区、走进工厂,以“店小二”精神为项目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上门为企业解难题、破难关,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排除万难、扫平障碍,努力实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见效,进一步突出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升规等关键性指标,以项目建设之“进”夯实经济发展之“稳”。围绕全年目标以及明年开年计划,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继续抓好项目谋划,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引领阳宗海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记者吴洁报道

高新区冲刺年度目标干出高新特色

今年,高新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发展目标奋力拼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踔厉奋发、务实苦干、扭转颓势,奋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三季度,在昆明市“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考评中,高新区在滇中新区、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板块排名第三,展现高新作为、高新担当。

高新区坚持“集群思维”抓产业,园区经济实现稳增长。前三季度,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稳经济稳增长系列政策,出台《昆明高新区经济回稳向好18条措施》,制定全年项目投资计划,建立“四上企业”包保制度,做到指标有支撑、任务有落实。在决战四季度、全面攻坚年度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高新区出台《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促进产业投资若干政策(试行)》,紧扣“全面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创新型特色园区”目标定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产业聚集,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新区按照“延链配套、集群发展”思路,不断夯实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支撑;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

高新区持续实施“市场主体倍增、高科技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发展”三大提质增效行动。依托国家级产业基地、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及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资金链”五链融合;成立南天信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阶段性整改提升云南省大学科技园,申报高创园为“市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专家进区授课,持续擦亮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品牌;“多点发力”抓创新,推动科技领域释放新动能。

同时,高新区深刻反思在科技创新驱动、主导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当前已经进入全年冲刺的关键时期,高新区将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不折不扣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锚定目标,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不断擦亮“高”和“新”的底色,全力以赴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进位争先。  

记者郭曼报道

安宁产业园区质与量“双提升”

今年以来,安宁产业园区围绕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的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集中精力拼经济发展、抓项目建设、强要素保障、保安全发展,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发展道路,园区经济运行承压前行、稳中向好,实现质与量“双提升”。

数据显示, 1—10月,安宁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38.15亿元,同比增长5.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316.6亿元,同比增长27.3%。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量和绝对值,预计排名全省开发区第一。

安宁产业园区坚持项目为王,促开工、抓入库,重点项目推进有序、建设有力。目前,安宁产业园区云天化石化聚丙烯粉料、展发工贸、祥丰精制磷酸等36个项目开工,梅塞尔气体、云天化石化提质增效、云南天安化工年产30万吨磷酸铁(一期)等20个项目竣工;云南裕能项目(一期)动工110天投产、昆钢配套焦化项目181天实现从动工建设到点火烘炉,云南杉杉进场247天点火投产等多个建设成果,再创“园区历史”,刷新“安宁速度”。

一直以来,安宁产业园区秉持强要素、优保障的理念,全力推进水电气路等要素保障,为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保障、奠定基础。其中,在全省率先创新设立电力专项资金、推行电力线路回购,实现国家增量配电区域调整,推进云南裕能一期项目110千伏供电工程、云南杉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友日久二期35千伏输变电工程,园区10千伏以上电力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完成电力线路迁改13公里、线路建设20公里;建设完成供排水管网30公里,满足云南杉杉、中粮、友天等重点招商项目供排水需求;建成8公里天然气管道,完成企业红线范围内管线迁改工程5个,有效保障了企业的供气需求。

四季度是推动项目建设的关键期,也是完成全年目标的决胜期。近日,安宁产业园区组织召开四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强与各兵团长签订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攻坚冲刺目标责任书,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瞄准目标,持续做好跟踪指导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障重大在建项目顺利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完成全年经济指标任务。

聚焦“全力拼经济、全面提效能、全员抓落实”这条主线,安宁产业园区明年将围绕“新型城市化先导区、昆明现代工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工业优先、大干工业、大上工业”,着力做实“增”字文章、“招”字文章、“争”字文章、“提”字文章、“严”字文章、“凝”字文章,为2025年在昆明率先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缪亚平报道

五华产业园区跑出“加速度”

今年,云南五华产业园区紧紧围绕“当好排头兵·五华在争先”大竞赛活动推进及五华区委、区政府和园区管委会相关安排部署,狠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重点工作,实现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质。三季度,在昆明市“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大竞赛活动考评中,再次在产业园区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今年,五华产业园区在党建引领下效能持续提升。年内制定完成《党建引领云南五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园区“党工委+部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层层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园区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华产业园区持续攻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全局、决定发展地位、关系发展质量、代表发展形象。五华产业园区持续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强化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和督查通报,常态化坚持项目“周调度”,完善项目分级会办机制,切实发挥项目攻坚“兵团”作用,逐级压实项目推进责任;围绕项目“谋划、签约、开工、投产、增资”五个环节,加快厂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升级、普吉路以东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项目进度。

五华产业园区在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服务的同时,持续推进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将洽谈企业形成动态管理清单,实行分类对接洽谈,以此强化招大引强,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程落地服务;组建招商分队,实现“人人开展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工作体系;鼓励、调动楼宇经营管理主体参与招商;根据项目情况,采取筑巢引凤、以商招商、上门招商、中介招商等多种手段开展招商工作。

五华产业园区扎实开展园区营商环境建设,严格按照大竞赛相关要求,出台《云南五华产业园区2023年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工作方案》,狠抓“八大环境”建设,通过定期走访调研实时开展政策宣传、答疑解惑,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协助园区中小企业申报贷款产品,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企业平稳发展;持续推进园区政务服务中心西北新城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提升“一站式”服务平台管理服务水平。截至9月,五华产业园区“一站式”政务中心共受理相关事项524件,其中人社、医保方面378件,市场监管方面146件,咨询306件,为入园企业提供“零距离”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撑。

今年,五华区还聚焦大科创、大健康、大商贸、大文旅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4+1”产业发展方向,践行“6个1”工作推进机制,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五华产业园区一边重点实施金鼎数字产业园区建设,一边以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为目标,将数字经济作为大科创产业集群核心引擎,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文创、虚拟现实等领域。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月7日公示的云南省2023年重点培育数字经济园区评选结果,五华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3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数字经济园区之一;根据云南省商务厅日前发布拟确定的10个省级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公示,五华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的“数字云南青创直播基地”位列榜首。

现在,各项工作到了攻坚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五华产业园区将奋力攻坚克难,切实在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园区环境、做好企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年底前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85亿元,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06亿元。记者郭曼报道

本站转载文章和图片出于传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权异议,请在3个月内与本站联系删除或协商处理。凡署名"云南房网"的文章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爆料、授权:news@ynhouse.com。

相关资讯

猜您喜欢

参与讨论

登录 注册

热门评论